2017年6月29日星期四

習字初法──記徐沛之書法講座

  在前一個周末(六月十七日),小子冒著大雨出席了香港視覺藝術中心所主辦,由徐沛之博士主講的書法講座,題為「學習書法的一些方法」,地點正是其中心的四樓演講廳。 老實說,小子事前對徐沛之先生並無多少認識,也沒特地找尋其資料,只因看到活動海報介紹主講座會分享臨帖需注意的地方,又會即席揮毫示範,相信對初習硬筆書法的小子來說也有助益,才決定出席。也幸好出席了,才知道原來本土還有這樣醉心書道的80後。

徐沛之先生。

  於演講廳坐下後稍候一會,看到一位配戴著無框眼鏡,身穿黑色西裝褸,手拿著一杯星巴克咖啡的斯文男士來到講台前,沒錯,他就是徐沛之了。他一來到,便將一疊書帖放在桌上,舖上紙,預備待會的示範。給人印象很後生俐落,精神抖擻。
放下了一堆書帖,正在預備講座的徐沛之先生。

  講座開首,徐沛之博士將其習書之路娓娓道出,小子無意細述,不過有一點值得在此帶出。徐先生頗強調其於中文大學修讀藝術系學士時,接受了全面的藝術美學訓練,而美術史的研讀,了解不同藝術的流變,亦讓他於日後書道上獲益良多。到他學畢業後,對各種藝術類型皆有涉獵,才選定專注於書道一途,赴國內修讀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,獲書法碩士及博士學位。先是廣博的學習和探索,明己志向後,才由博至專,鑽研其中,修心研技,遂得成就,正合古人所言治學之道:「博觀而約取,厚積而薄發。」對未知前路、潛力無窮的少年人來說,或許徐先生的經歷,能帶給他們一些思考和啟發。

  及後便是戲肉了,集中說學書法時臨帖的注意事項,皆是其習書過程中的心得。

他提到臨帖重在觀察,講求形似,聽來有點老生常談。但他特別強調了形似的重要,若想追求作品有神韻,先決條件便是臨摹古帖的準確性,而非添加自己的想法在其中。連形似也未達到之前,便也就毋論神似了。書寫時,動作有意識地越小越好,務必簡練,方為上策。

  而初臨帖時,我們通常會行筆甚慢,逐筆逐劃聚神書寫,這是很正常的情況。但當同一份帖臨了不少回後,其中的筆劃、字體大致熟練後,便要有意識地嘗試在放鬆狀態下書寫,而追求達致同樣的效果。若能做到,便也就代表對該書體的掌握及技藝的提高了。徐先生說的這點,算是確切回應了朋友對小子習硬筆書法時常有的疑問:你慢慢臨摹時,字是很美,但日常書寫時根本寫不出來啊?不是寫不出來,而是小子未夠熟練於心,快不了而已。練習累積夠了,於日常書寫中也能呈現,這算是量變帶來質變吧。





  承上段所言,徐沛之先生正是如此習書,不過他以更進階的方法呈現:臨摹該書家之帖,掌握該書體之意韻後,跳出臨摹,以此書體寫屬自己的作品。其獲香港當代藝術獎2012的青年藝術家獎的成名作,正是臨摹草書古帖後,以此書意書寫感動了自己的《陀飛輪》,正是古意今用的示例。他在講座中展示的行書體《給十年後的我》(同樣是黃偉文填詞,看來其文字特別擊中徐先生的情感,有所共鳴)亦是一例。

行書體《給十年後的我》。

左圖《易經句》為徐先生臨摹右方趙孟頫之《前赤壁賦》後,以其書意所書之作。

徐沛之先生所書《心經》。

  臨帖是初學書者的不二法門,但熟練一帖後,又該如何行進呢?徐先生分享到,若已掌握一帖,應尋找該書家另一些帖來臨摹,從中你會細察到書家字體的變化,亦能令你更能體會當中神韻,他在席上提及了幾個進程的配合,例如習行書者,臨完王羲之《集王聖教序》後,應進而臨唐摹本的王羲之尺牘;習歐楷者,臨完《九成宮醴泉銘》後,可嘗臨《歐陽詢行書千字文》及《仲尼夢奠帖》等。他強調,習書者臨帖時要抱持一種精神:我要比原帖寫得更好。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,但要有這種求進的精神。



  徐先生是一位感情細膩,感受敏銳的人,想像力亦十足。他藉臨帖而知古人,自述觀字運筆時會排除自身雜念,嘗試去溶入古人之思緒,思考那位古代書家下筆時正抱持著怎樣的情感,是喜是悲?還是淡然而平穩呢?更進而揣摩其運筆時的形態和執筆之法等。此亦可見他是何其醉心投入於書道。

  徐沛之先生後半段基本上就是即席示範書寫各種字帖和書體,引證他前半段的內容,此處小子就不細述了,過程大致可看以下照片。










  透過這講座,讓小子認識了這位香港書法家,雖然他說的是毛筆書法入門,但對習硬筆的小子而言,亦受益良多。期待徐沛之先生日後有更多古意今用的佳作面世。




延伸閱讀:

練字的旅程──記於葉曄老師分享會之後




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

練字足跡(一至六)

小子自三月中上硬筆書法班後,開始系統地習歐楷,箇中緣起及課堂所習之內容皆載於前文:習字之旅(起始篇)。數月以來,因便於上載和分享,小子間或於臉書專頁分享練字之作及一些聯想、感受。但臉書之發佈並不方便檢索及翻閱,故特地整合成此文,聊作日後回看之憑藉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(一)
四月廿二日

近日忙於批改及習字,兼有進修,精力不濟,時間未足,容後再細思動筆為文。為免此舍荒廢過久,讓小子間或分享習字之作。於書法初班上,老師授歐陽詢體,其練字初法甚簡,以盧中南老師所書之《唐詩三百首》為帖臨摹,熟練漢字各部件,日子勤書必有功,能通臨三遍則歐體可算入門矣!
全書共311首詩作,自三月中至今,小子共臨了37首,暫維持一天臨一詩,目標是一年內完成首遍之臨摹。臨摹後,小子會細讀及求解,故於中文一道,亦見助益。
今分享是日所習之詩,為李白之五言樂府詩《長干行》,內記述了一小子甚愛之愛情故事,以女子角度抒述這段關係,「願同塵與灰」是何等擲地有聲之誓語,後半部表述對遠行夫君之思念亦感人,「青梅竹馬」及「兩小無猜」等熟語亦由此詩而來,諸君有興趣不妨亦細讀一下。
《長干行》 作者:李白
妾發初覆額,折花門前劇。
郎騎竹馬來,繞床弄青梅。
同居長干里,兩小無嫌猜。
十四為君婦,羞顏未嘗開。
低頭向暗壁,千喚不一回。
十五始展眉,願同塵與灰。
常存抱柱信,豈上望夫台。
十六君遠行,瞿塘灩澦堆。
五月不可觸,猿聲天上哀。
門前遲行跡,一一生綠苔。
苔深不能掃,落葉秋風早。
八月蝴蝶黃,雙飛西園草。
感此傷妾心,坐愁紅顏老。
早晚下三巴,預將書報家。
相迎不道遠,直至長風沙。
特別附上盧中南老師之帖,朋友亦可嘗動筆習字。若有同好,不妨留言交流。

小子平日練字通常用1.3cm的方格紙練字紙,這回轉用了這款1.5cm的紙,
感覺未能充分掌握,有些字的結構處理未善。
盧中南老師的歐楷唐詩,甚具韻味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(二)
四月廿五日
此首登幽州臺歌為小子甚愛之唐詩。登高望遠,景致空闊蒼茫,思緒飄泊,無視邊際時空,益盪中情,悲戚翻湧,外顯於涕。其意之深,極堪細味。
筆:福林812 0.8mm
紙:A4影印紙

小子甚愛此詩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(三)
五月七日

近日閱書時,讀到這組文字,寫出了一份美好。
你有那甘願陪伴在其側,與之相守白頭的人嗎?告白不易,承諾更難,若已尋得,願互珍重。
筆:Pierre Cardin Libra鋼尖
紙:A4影印紙
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(四)
五月十一日
習歐楷至今最長的作品,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。好一句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」,擲地有聲,但求無虧之良心。觀之現世,自知不易。
在功夫未熟之時,耗了兩個半小時,實在難以想像臨《長恨歌》時是怎樣的光景......應該是最終大佬,放在最後一首再臨。
經過近兩個月的臨摹,感到下筆時肯定了,筆畫穩定度也提高了,而硬筆中班也開始了,繼續努力!
筆:福林812 0.8mm
紙:A4影印紙x2
完筆一刻,實在很有滿足感。
此為掃描版本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(五)
五月廿一日
應該是傳頌最廣的唐詩吧?
不論是十年前還是現在,每逢一問中一學生你讀過或記得哪首詩,李白的靜夜思必然是大熱的答案。
會有中一同學將小學所讀過的古詩全忘掉,腦內就只餘下詩仙此作,真是神奇。
筆:福林812 0.8mm
紙:A4影印紙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(六)
五月三十日
每逢考試前,皆忙於批改作文和課業,實是中文教師的宿命。另本年兼讀音樂,一週三晚之進修,故近日實是忙碌,能每天抽空一、二十分鐘,靜下心臨一兩首五絕,已是休息減壓之舉。
同場加映,購自槐蔭書房之手工研磨鋼筆,另加二十元轉了木桿筆身,執筆時質感甚佳,書寫時有微澀,易出鋒,用來寫楷書頗順手。現與福林812交替使用,適應後相信會更得心應手。
拜托店家贈字,以楷書書寫了愛的篇章經文,真美!
自槐蔭書房之手工研磨筆到手後,漸成小子日常習字用之筆,福林812則變備用筆了。
此頁劉長卿《彈琴》一詩,小子是用SKB202秘書筆臨的。

此書房特色是,若朋友購其鋼筆,可予店家手書贈字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