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6日星期六

理通句好的〈楓橋夜泊〉

張繼楓橋夜泊 
「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。
 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」


圖片來源:http://audio.cnr.cn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&id=241899

  張繼楓橋夜泊一詩,確千古傳誦,然其尾句「夜半鐘聲到客船」遭歐陽修質疑為語病,批評張繼「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」,指出「三更不是打鐘時」,夜半不應聞鐘聲。自此,眾說紛紛,是耶非耶,各有論說。

  宋代興理學,重格物,於學問上確有助後學系統地跟從,不能否定其價值。但若以此精神解詩讀詩寫詩,則流於生硬乾澀,重說理而缺乏靈性。唐詩重意境韻味,歐陽修解此詩,卻側重於事物的真偽,其評語正由此來,真不可不謂之大煞風景。事實上,張繼是否確為求好句而肆意虛構場景?以小子之見,非也。

        自古寺院是暮鼓晨鐘,欲解此詩此句,當從詩人的心理狀況著手,才能明白此夜半鐘聲」非語病,而是妙筆。首句「月落烏啼霜滿天」描寫了三場景,渲染出肅殺的氣氛,順帶牽引出次句的「對愁眠」,可謂情景交融。在這種氣氛加上愁煩的心情,試想,詩人在江舟上能安睡甜夢嗎?自是不能。夜已漸深,愁仍滲腸,躺臥床上,欲寢不穩,半夢半醒,精神疲憊、神緒恍惚自是可料。時光續行,張繼自然也無心留意,尚以為正夜中,忽爾傳來寒山寺晨鐘聲,故云「夜半鐘聲到客船」。一切皆順理成章,「夜半」一詞,正堪讀者咀嚼,來細味其愁緒歷程,足以體悟愁人心境。亦足明徹此實是張繼的真實經歷,否則何能具體若此?

        語病?謬也。妙筆才對。

2013年1月22日星期二

韓翃〈寒食〉如何通春秋?

 翃〈寒食〉
 「春城無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。
  日暮漢宮傳蠟燭,輕煙散入五侯家。」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oldkids.cn/blog/blog_con.php?blogid=318560


韓翃寒食〉一吳喬評其「唐詩之通於春秋者」,此言何所指?

  孟子曾言:「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亂臣賊子懼。」(語出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)《春秋》一書,孔子欲以之褒貶歷史人物,冀後人閱後有「賢賢賤不肖」之效。觀此書之筆法,學者張其昀於其作《孔學今義》概括為「正名實」、「辨是非」、「寓褒貶」。簡言之,少直斥人物之非,多用委婉曲筆定評,每字堪經咀嚼,自滲透出褒貶是非,義理自明。吳喬評韓翃寒食〉一「通於春秋者」,正因詩合此理。

  此首絕句雖寥寥四句,表面上像只在描繪漢皇城寒食節時的和平景象:飛花、東風、斜柳、暮日、輕煙,卻原來暗滲批判在其中。寒食節禁生火,平民自然守規,但後一聯寫皇帝特傳蠟燭予五侯,故五侯之家散出輕煙則可堪細味,可見五侯此等權貴可公然不守規,顯其盛隆得寵。自君弱臣強,權臣當道,朝政必亂,觀乎《漢書》,詩中「五侯」有二出處,若是指成帝世,則為外戚亂政;若是桓帝世,則為宦官亂政,呈現之局皆是亂局。全詩無一字斥時局之非,意卻盡藏於字中。

  韓翃為唐代宗時人,正逢宦官亂政之世,作詩需避諱,當不能直指唐帝之非,然以漢喻唐,則理不難明。以曲筆以古批今,正暗合春秋筆法,故吳喬評此詩「通於春秋者」,確是正理。

2013年1月19日星期六

短話杜牧〈赤壁〉--駁許彥周語


 杜牧〈赤壁〉
「折戟沉沙鐵未銷,自將磨洗認前朝。
 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。」


杜牧赤壁一詩,傳誦千古,然宋代許彥周卻評其詩「生靈塗炭都不問,只恐捉了二喬,可見措大不識好惡」云云。此說然否?

  在無數的文學形式中,詩可算是最精煉的,而絕句又是眾詩體中字數最少的,用字更需千錘百鍊的。故絕句要達至強大的文學感染力,每一字每一場景每一感受更需詩人細心剪裁篩選拼湊,才能得傳頌後世之作。如李白般的文學天才,史上可謂罕見,文章本天成,妙手便得之,作不得準。

        杜牧赤壁〉一詩,前聯述現實之景、事,言及自己於赤壁古戰場發現兵器,認得是前朝之物。鏡頭一跳,第三句便至腦海中的想像,畫面跳回數百年前,赤壁一役開戰前夕,東風不臨,周瑜之吳軍必敗無疑。以假設的場景表現他的軍事見識和對周郎的批評。好了,既假設東風不臨吳便必戰敗,如何才能將這結果呈現出來,讓讀者印象深刻?杜牧於末句可謂思慮甚深,「銅雀」既指涉魏國,又點出北方之地,「鎖二喬」既顯示吳國之徹底戰敗,否則怎會周郎妻被擄,連前任國君孫策之妻也被擄去?又暗扣合曹操之好色,更順帶和上句「周郎便」串連起來。另外,杜牧此詩主在批周郎,非言國家大事,故尾句想像兵敗之況也集中於周郎之事(其妻小喬和其義兄妻大喬)上,也合全詩韻味。

        以此觀之,若末句的境頭換上百姓遭魏軍略境之慘況,則既不合杜氏原本設想,亦失去精煉的感染力,有俗套之感,詩也顯得不見靈性,韻味大失,哀哉。故此,宋許彥周之評被後人譏為「迂腐可厭」,確有其理。唐詩,當非生硬的景事情堆砌,而是詩人靈氣所鍾的結晶品才對,足堪細玩之品之。